美国2022年12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1.1% 低于市场预期******
中新社华盛顿1月18日电 (记者 沙晗汀)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18日公布数据显示,美国2022年12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1.1%,低于市场普遍预期。
数据显示,美国2022年12月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1.1%,同比增加6%。环比1.1%的降幅为2022年月度最大降幅。
具体来看,汽车和零部件销售额环比下降1.2%;汽油销售额下降4.6%;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销售额下降1.1%;家具和家居类产品销售额下降2.5%;线上销售下降1.1%;食品和饮料销售额与上月持平;超市销售额上涨0.1%。
美国全国零售协会(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)当天公布数据显示,美国11月和12月节日季零售销售额同比仅增长5.3%,低于6%至8%的预期。2021年同期销售额同比增长13.5%。
分析认为,高通胀、高物价、高借贷成本是导致12月零售销售额下降的主要原因。在未来几个月,预计消费者将更具有选择性地消费。《华尔街日报》对经济学家调查结果显示,专家普遍认为,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,2023年美国经济将进入衰退。
为应对通胀,美联储2022年七次加息。去年12月,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.25%至4.5%的水平。
根据美国劳工部1月12日数据,美国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6.5%,增幅已经连续六个月出现下降。美媒预计,随着通胀“降温”,在今年2月1日结束的议息会上,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幅度。(完)
现在还有必要继续戴口罩吗?最新回应来了******
今天(1月11日)下午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。要点如下↓
重点人群、重点机构、重点场所仍是防控重点
实施“乙类乙管”措施后,重点人群、重点机构、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。
养老机构、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要加强健康监测和早期干预,确保重症高风险人员能够及时发现、及时转诊、及时救治。
商超、物流、餐饮、交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,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出现症状及时报告。
关于养老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疫情防控
一是内部分区管理,防止不同区域间交叉感染。
二是在疫情严重期间,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,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。
三是疫情流行期间外来人员进入机构应提前预约,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。
四是明确机构就诊定点医院,建立就医优先的绿色通道,对机构内感染人员可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。
关于商场、超市和农贸市场疫情防控
一是加强人员防护。做好员工自我健康监测,如有相关症状要及时报告并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;员工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、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;引导顾客全程规范佩戴口罩,不再测温和查验健康码。
二是加强环境卫生消毒。商超、农贸(集贸)市场要加强通风换气,每日开窗通风2一3次。商超要对公共用品和设施,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2次,及时清理垃圾。农贸(集贸)市场要对批发档口进行集中统一清洁消毒。摊位经营者应履行“一日一清洁”等要求,每日营业后及时消毒。
三是提倡无接触服务。鼓励顾客优先采用扫码付款方式结账,尽量减少人员接触和排队时间。鼓励线下与线上购物相结合,因地制宜开展即时零售、网订店送等服务。
中疾控专家: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,以下情形尤其应佩戴口罩
实施“乙类乙管”之后,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?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回应表示,当前国内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不同流行阶段,仍需继续做好个人防护,科学规范佩戴口罩,尤其在以下情形:
一是进入医院、商场超市、室内会场、机场车站等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,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、厢式电梯时,需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;
二是进入养老机构、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;
三是出现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等新冠感染相关症状时;
四是近距离接触或护理有新冠感染者或有相关症状者时;
五是医务工作者,交通运输、商场、超市、餐饮、旅游、保洁、快递等从事公众服务及密闭场所工作人员。
▌本文来源: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(ID:cctvnewscenter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